【时间】枫影夜读#4——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
在介绍全球通史的一期我们提到作者以公元 1500 年为界,1500 年以后是地理大发现,全球走向统一的时期,其标志事件可以 1492 年哥伦布发现新大陆开始。那个年代之所以称为地理大发现,是因为此乃西方或人类世界第一次生对全球的认知,西方从此不再认为地海Mediterranean Sea是地球的心,航海家们从世界各地发现千奇百怪的物种,带回大量的财富,也给当地文明带毁灭性的灾难。这种全球地理大发现很大程度上归功于当时航海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欧洲政治上鼓励航海探险开辟新航线的政策。哥伦布在西班牙皇室的赞助下发现新大陆,达伽马在葡萄牙皇室的支持下绕过非洲开辟新航线。这些都对后的经济全球化有极为深远的影响。
1497 年达伽马的船队绕过好望角,抵达印度洋,随后在 1499 年返回里斯本。自此葡萄牙利用新航线优势开始在印度洋的扩张,征服者就有赫赫有名的方凯撒海上雄狮葡萄牙战神阿方索·德·阿尔布克尔克Afonso de Albuquerque。1515 年,阿方索晚年时期曾派遣使者带着礼物去跟Cambay的统治者苏丹商讨在第乌Diu上兴建堡垒一事。虽然事情告吹但是苏丹回了许多礼物,其就包括一只巨大的犀牛。
阿方索也不知道该怎么处理这只大型动物,索性把它转赠给葡萄牙皇室。1515 年的欧洲,从没有人见到过活的犀牛,另外要在海上运送一头将一吨重的大型动物,在当时也是件极大的技术挑战。最终凭借葡萄牙先进的航海技术,这只犀牛漂洋过海,顺利运达里斯本,成为 1515 年欧洲一大新闻。当时有个叫 Valentim Fernandes 的印刷商在里斯本见到过这头犀牛,于是写了封信给德纽伦堡的商会,描述了这头犀牛的外观。后又有不知名的作者写了第二封信,附带一张犀牛的手绘草稿。当时我们知道 16 世纪的欧洲正处文艺复兴时期,当时身处纽伦堡的丢勒因为跟当地的印刷商颇有往,所以他看到了这两封信。随后丢勒就创作了流芳百世的丢勒的犀牛木版画。他虽然没有亲眼见过犀牛,但仍凭文字描述和草稿画出了这幅极具表现力的作品。尽管有些细节并不符合现实,比如丢勒画的犀牛头顶有一个角,腿上也覆盖了许多鳞片,但这并不妨碍丢勒的犀牛成为当时最流行的木版画。
如今英伦敦的大英博物馆就收藏了几张丢勒的木版画。所以今天我们要介绍的这本书正是自大英博物馆和 BBC 广播四台Radio 4联合制作的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英文原名为 A History of the World in 100 Objects。英文书名非常简单直白,就是由大英博物馆选取 100 件具有代表性的藏品,时间跨度从 200 万年前人类起源到今天。简体的译名只取了前半部分,我觉得不太好,因为我个人被这本书吸引的点其实是后半部分精选 100 件馆藏。不过繁体的译名就更跳跃了看得到的世界史 99樣物品的故事 你對未來會有1個答案,连 100 这个数字都被拆成了两半。如果说简体译名是信息缺失,繁体译名就是整个搞错了。因为这本书其实是 BBC Radio 4 跟大英博物馆合作项目的物,据称筹备了 4 年之久,首播是在 2010 年 1 月 18 日,每播出 5 期。所以本书的大部分文稿实际上是为了广播节目而写的,目的是让听众可以在看不见文物的情况下也能听到有趣的历史,而不是看得到的世界史。
以文物的视角串联世界史是一件很特别的事情,大英博物馆始于 1753 年,距今 200 多年历史,馆藏十分丰富,像是自帕台农神庙的浮雕,自埃及的木乃伊,法老拉美西斯二世头像,以及自复活节岛的摩埃石像等等。这世界上能够有底气拿出 100 件横贯人类史文物的博物馆没有几个,能把这件事情讲述得生动有趣,易人,则更是难得。
鉴于该项目本是为了广播节目而制作,文稿纂写自然要用实易懂的语言。当时的馆长 Neil MacGregor本书的主要作者在制作这档节目时还担心民众能否仅通过聆听就能理解历史,结果节目刚一播出就大受好评。现在读者朋友们还可以在 BBC 的官网上下载该节目收听。
因为每播出 5 集,所以 100 件文物被分为 20 个单元,每个单元 5 件。本书按照时间线组织,除了第一节,馆长私心选择了木乃伊作为第一件藏品讲述之外,其他的单元均按时间线排列。但是与此前介绍的世界简史不同,本书并没有把大家所熟知的也许是西方所熟知的历史大事件拿出讲,比如像是原子弹爆炸,像是哥伦布发现新大陆之类的事件,本书并未细讲。相反,作者挑选了一些相对而言比较冷门的藏品,比如文首介绍的丢勒的犀牛。1515 年在世界史上可能并不算一个重大的转折点,但是促成丢勒画出犀牛木版画的前提条件却正好时世界史的转折期地理大发现时期。如前文所述,如果不是奥斯曼土耳其帝阻断了西方贸易航线,那么就不会有那么多人去寻找新航线。如果不是达伽马在皇室的赞助下发现了绕过非洲好望角的新航线,就不会有后的阿方索在印度洋的征服。如果不是西方航海技术的发展,这一切都不会发生,将一吨的犀牛也不可能漂洋过海到里斯本,丢勒也就不会画下这头想象的犀牛。
所以文物本身可能只是个静态的物件,但它却能给后人讲述很多动人的故事,甚至当时制作它的人也无法预知它将在后世成为历史的见证。对于没有文字且已经消失在历史上的文明,这点显得极为重要。
在有文字的文明里,我们还可以通过文字资料解读历史,但是像南美洲大陆很多文明尚未发展出文字就已经因为各种各样的原因消失了。比如阿兹克特帝因为西班牙入侵者而毁灭,有自身分裂的原因,也有入侵者带的枪炮与病菌。本书选择的泰诺仪式用椅就讲述了一个已经消失的美洲文明的故事。这个世界上没有留下文字就消失的文明还有很多,像古埃及文明的象形文字美索不达米亚的楔形文字这些后人还可以通过新出土的文物试图破解,但是想了解没有文字的文明就要困难得多。这种时候学者们往往需要通过想象,穿过后世的重重解读去寻找真相,而这些做出解读的人常有着与失落族群不同的思维方式,本组语言也没有能表达他们思想的现成词汇。如果连学者都难以通过文物破解古代文明的谜题,作为外行的普通参观者就更难解其奥妙了。
面对由绿松石拼接成的阿兹特克文物双头蛇,外行人可能只会说好看二字。而了解阿兹特克的专家就知道,蛇在他们的文化是重生和复活的象征。阿兹特克有个叫做奎兹特克的羽蛇神,这件双头蛇文物很可能就是神的象征。
博物馆的展览有一个重要作用是教育民众,但是仅仅通过展品和旁边可能附带的简述其实是远远不够的。能够通过广播节目或书籍了解文物背后的故事是一件很棒的事情。不过因为本书的选品稍微有点另辟蹊径,所以可能在很大程度上绕过了读者朋友们的历史常识,虽然这并不影响我们阅读本作,但是如果能先了解主流世界史大事件,再读一次本作,则风味更佳。
俗事缠身,工作繁忙不分昼夜,本书每篇一件文物的结构很适合时间不充裕的我在碎片时间阅读,当然也每每在临睡前沉迷其不愿放下。读罢本作,我想再看看那条陈放在黑色背景展箱里熠熠生辉的双头蛇。
2020.06.03下午于 T.i.T 创意园我的评分 ????????45标题 大英博物馆世界简史英文标题 A History of the World in 100 Objects作者 尼尔·麦格雷戈 Neil MacGregor出版社 新星出版社出版年 2017年11月19日ASIN BVYK2版本 KindleA History of the World in 100 ObjectsDürers Rhinoceros大英博物馆 丢勒的犀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