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铭记】博物馆巡礼杭州京杭大运河博物馆2500年南北水运大动脉的见证

  京杭大运河博物馆是内第一座以运河文化为主题的大型专题博物馆,于2002年开始筹建,2006年10月1日建成免费开放。博物馆建筑面积方米,展览面积5000余方米。博物馆旨在全方位多角度地收藏保护研究运河文化资料,反映和展现大运河自然风貌与历史文化。馆内以运河推动历史,运河改变生活为陈列主题,分序厅和大运河的开凿与变迁大运河的利用沿运河城市和运河文化四个展厅,其间穿插漕运故事半景厅运河模拟游舱两个多媒体展厅,将文物史料与高科技巧妙结合,生动地再现古运河曾经的繁荣景象,沉浸其间,仿佛身临其境地体验大运河悠久深厚的文化内涵。

  运河推动历史

  进入博物馆第一展厅,便会看到一尊吴王夫差的铜像,他开凿了有确切年代记载的第一条人工河道邗沟。公元前486年,吴王夫差要向北攻打齐,需要一条河道运输兵力和粮草。他利用长江三角洲的天然河湖港汊,疏通了由今苏州经无锡至常州北入长江到扬州的古故水道,并开凿了从扬州到淮安的邗沟。

  从运河的第一次开凿,到2014年申遗,2500年间,大运河河道的变化,推动着历史进程。秦汉魏晋和南北朝继续施工延伸河道。隋炀帝即位后,都城迁至洛阳,经济要依靠江淮,他先后下令开凿通济渠永济渠江南运河,建成以洛阳为心,南通杭州,北通北京,全长2700余公里的人字形大运河。

  到了元代,政治心北移,原一带失去了唐宋时的重要地位。基于新运河的开凿已无需绕道河南的实际情况,于是先后开凿了会通河通惠河,将运河裁弯取直,实现南北直航,初步形成了今天的大运河路线走向。

  运河改变生活

  虽然运河第一凿是为了战争,但它影响最大的依然是民生。自大运河开凿以,漕运盐运商运是运河上的三大运输业。

  第二展厅内最具历史价值的是清代苏州府官斛,这种木制锥形器皿,是当时政府向百姓收粮用的一种计量工具,过去运河上都是漕船载粮,交粮时将米由舱内取出用斛量,叫起米过斛。一斛相当于五斗,约三十五点八公斤。还有一幅七百多方米的环形银幕,十八台投影仪播放着当年运河漕运宏大场面,气势壮阔。

  博物馆里收藏着很多清代的运输发票,其有一张叫顺风快利。这张清末同治年间运河水上运输的发票,详细记录了出行一路所应开支的银两项目,还记录有随身行李大不计件,客自检点的温馨提醒。这张发票是一家过塘行的发票。既是明白消费,又有温馨提醒。从隋朝唐朝宋朝元朝,一直到明清两朝,建都在北方的政府都需要江南地区的漕粮供应。大运河在一定程度上,承载着一个庞大的漕运帝,对政权的稳定,起到了关键的作用。

  据了解,在浙运河和钱塘江之间有水位差,船只到此不能直接进入钱塘江,需要将人跟货都先卸下,由挑夫挑过塘堤,再装船过江,因此形成了新的行业叫过塘行。在行业鼎盛时期,光是西兴一带就有72家过塘行,各自负责转运不同的货物,如茶叶烟叶棉花绸缎等。

  千年运河,造福千年

  大运河的开凿是一部血泪史,光是隋炀帝时期就征用了数百万人。大运河的开凿又造福了世世代代,形成了南北经济大动脉,也成为南北文化交流的重要渠道。

  大运河浙江段申遗陈列厅从浙江段运河的河道变迁遗价值保护规划等方面进行展示。浙江段堪称活着的文化遗,是跨流域的大型水运体系,涉及太湖钱塘江曹娥江甬江等自然水域,构成复杂,迄今仍承担着繁重的航运任。

  进入博物馆第四展厅,可以看到一幕幕发生在运河畔的场景。借着运河的便利,学子们开始建团结社,积极参与政治评论,比如林书。客商们出资建造会馆,从同乡官员之间的联络场所,逐渐演变成运河边的商人们居住囤货的重要场合,比如山陕会馆。

  自古杭州便有因河而兴之说。隋代运河南北贯通,千里通波,使得钱塘郡升格为州;元代大运河全线开航,杭州成为运河最南端的城市,通过水路可直抵大都,繁华经贸使得杭州得到巨大发展;明清时期,运河畔的北关夜市往辐辏,兴盛无二修建京杭大运河博物馆的目的,即是记录和展示过往岁月,运河所蕴藏的丰厚遗。

  也正因为此,杭州京杭大运河博物馆选址于运河北岸,拱宸桥的运河文化广场。拱宸桥是京杭大运河南端的标志,杭州是京杭大运河最南端的城市,历史在此地得到了悠远的和鸣。时至今日,大运河上依然货船连绵,运输煤炭建筑材料等物资的大船只,繁忙而有序。现在,大运河杭州段已经成为了具有杭州特色的景观河生态河人文河。大运河已真正成为了人民的运河游客的运河。

  源江南游报每日商报百度百科


    制作 曹宇

  编校 延晨 徐蓉

  一审 桂艳 张莉

  二审 义富 肖

  三审 晖军